入夏以來頻創高溫,台灣用電的紀錄不斷被刷新,人人幾乎走到哪就冷氣開到哪,然而沒有空調的古代,古人又如何熬過酷暑?從古畫中可知古人消夏納涼也頗有心得,節省夏日電費,古畫不乏清涼!
古人消暑第一招,先從衣著換起,北齊畫家楊子華的《北齊校書圖》記錄下北齊文宣帝高洋命11名文臣共校五經的故事,特別的是因處盛夏,畫中榻上的4位士大夫皆披紗而坐,薄紗內則是裲襠繫帶裝,所謂「裲襠」實僅兩片布,一當胸、一當背。南宋《柳蔭高士圖》中,畫下一翁袒胸赤足,頭載葛巾,所穿亦是「裲襠」,且根據後人推測,畫中人物應為陶淵明。
爬山看瀑布 避暑良方
乘涼,古人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便是找棵樹。宋人小品《槐陰消夏圖》所繪便是盛夏綠槐樹下,一名高士袒胸赤足,閉目養神,此風到清末民初仍可見,如任伯年為吳昌碩所繪的《棕陰納涼圖》、《蕉陰納涼圖》亦皆為盛夏時樹下乘涼之景,從「脫衣簧坐搖大扇,第一人閒逭暑方」等跋文上可見時人獨坐解衣,樹下享清風徐徐,伴書琴而臥,實為夏日一大樂事。
出門遊樂亦是避暑盛事,宋朝李嵩的《水殿招涼圖》,可見畫面中有河邊玩耍的幼童,涼亭中又有僕人打扇,當著青山秀水而暑氣全消,場景可知非平日居所而應是避暑山莊。不過,避暑山莊不是人人都享受得起,古人爬個山、看個瀑布,也是最常見的消暑之道,同為李嵩所繪的《溪山水閣圖》,畫中瀑布下搭個涼棚,便是絕佳的消暑良方。
我是以非本科生進入會計師事務所,這是一家小型的事務所,當我進去做了一段時間後,我真的台北會計師事務所有想種想要做到退休的衝動,因為我本身只有內帳經驗,我起薪是25K,兩個月以後會依照客戶的數量進行調薪,客戶也變得更多了,另外大家很關心我的加班費的部分,基本上是以獎金的方式,例如每兩個月就會發一次營業稅獎金,或者一年一次的結算獎金,據我所知大部分的小事務所都是以獎金代替加班費的方式,基本上這樣的方式真的對動作快的人來說會比較好,除非是會計師強迫加班,但我是可以看自己速度決定加班,我進公司一年有12天的特休,基本上如果沒有急忙的事情,一個月可以排一天特休,另外我們也有旅遊津貼是按照年資發的,年資1-2年領5000元,待越久領越多,那像我們事務所是有提供咖啡,跟準備一些零食,我覺得我們事務所算是比較有制度,我們會計師會排出一年的工作時程,規劃每一年要做什麼,這樣對我們跟對客戶也都比較好,我目前是負責46家客戶,之後應該還會再增加,所以對我來說真的管理者很重要,因為管理者有不一樣的思維,上班感覺就會非常不一樣,所以我覺得我算是很幸運的了。
扇子 古今消暑神器
即便不上山,近水總是消暑的必要手段,宋朝李唐的《松湖釣隱圖》、馬遠的《梅溪放艇圖》、石濤的《山溪泛舟圖》均宛如從畫面中聽到流水聲,頗可乘古畫涼意,消自身暑氣;但要說古今最通用的消暑神器,還是扇子,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人人上手,唐代周昉《揮扇仕女圖》、明陳洪綬的《執扇侍女圖》,不論是團扇、摺扇,都見涼意。
要說境界最高的消暑則是「心靜自然涼」,花花草草最是心境清靜得閒的寫照,南宋林椿的《葡萄草蟲圖》,纍纍葡萄外還可見一隻蛐蛐,頗令人莞爾。要說畫面「冷」出境界,齊白石曾在《白石老人自述》裡表示自己定居北京後「那時的畫,學的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,不為北京人所喜愛」,以其《杯中花》為例,簡單清冷,看其畫亦頗能去暑。